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和平县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08-12-19 浏览次数:-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1230日在和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和平县县长王再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和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十三届县政府自2003年至今任期四年。四年来,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战略,积极实施外向带动,突出抓好工业经济、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25.7%,比2002年增长73.9%,年均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1.7%和17.8%,三大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3.5﹕22.5﹕34调整为25.6﹕30.5﹕43.9,第二产业结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一、工业立县开创新局面

  坚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3.74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6%和75.3%,比2002年分别增长3.32倍和3.19倍,年均分别增长44.2%和4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8.9亿元、增加值预计完成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倍和1.27倍,比2002年分别增长5.27倍和5.07倍,年均分别增长58.2%和57%;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指数196.9%,同比增加82.9个百分点,比2002年增加11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税收2500万元,同比增长1.06倍,比2002年增长13.9倍,年均增长93.3%。2006年1月8日,我县与深圳福田区共同创建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园,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平方公里,目前平整土地2平方公里,道路、水电、排水、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累计投资达9200万元。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优化了投资环境。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狠抓招商责任制落实,积极实施借外发展战略,通过20支招商小分队招商,举办经贸系列活动和投资环境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2006年,福和产业转移园共引进工业项目57个,合同投资额21.11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6宗,开工建设项目12宗,待开工项目6宗,新签约项目33宗。倾力培育主导产业,打造产业聚集基地,在今年12月19日举办的经贸系列活动中,深港钟表业联合商会与我县签订了建设钟表产业集聚基地的协议,首期三年内投资20亿元,签约入园钟表企业达31个。彭寨工业园建设和各镇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惠农兴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四年是我县农村改革力度最大,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7.5 %,比2002年增长95.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735元,同比增长9 %,比2002年增加830元,增长28.6%。顺利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从2005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两年累计免征1072万元;对农民种粮和购置农机进行了补贴;全面免收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累计免收2400万元;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省授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示范县”,2006年农民参合率达61.8%,四年来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486万元。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质稻、猕猴桃、椪柑、柰李、茶叶种植及瘦肉型猪、温氏鸡养殖等产业带(群)初步形成;成立了19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对农户的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了全国猕猴桃学术研讨会,提高了我县猕猴桃的科技含量和知名度。投入1000万元,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要求完成了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各项建设。抓好农田易地开发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改造中低产田2.65万亩,努力实现土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并举。四年完成水利设施330宗,水库除险加固25宗,水利建设累计投资2.3亿元。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农村“五改五有五提高”和“六子一水”工程,取得良好的成效。四年共有168个行政村道路实现硬底化,解决5560户2.5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完成改厕5.66万户、改灶5.72万户,有210个行政村建有卫生站,有11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室,有61个行政村开通农科信息网,有239个行政村、居委会配有民事调解员2779名。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四个一”工程和“农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四年累计减少9428户共45075人,完成农房改造11843户。大力贯彻市委市政府富民政策,多渠道筹资参与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的建设,全县累计筹资4275万元,其中镇村自筹资金2850万元,县配套资金1425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持高起点规划,认真抓好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三、旅游旺县实现新突破

  我县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围绕景区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2006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预计达37万人次,同比增长34 %,比2002年增长12倍;旅游营业收入预计达1.6亿元,同比增长24 %,比2002年增长23倍;全县旅游业从业人员由2002年150人增加到现在的900人,带动相关行业增加就业岗位3000多个。坚持以温泉开发为突破口,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温泉之都”,四年来,开发了热龙温泉、天上人间温泉、颐和大温泉以及热水漂流、金湖度假村等生态景点。大力挖掘客家文化和阳明文化,热水兴隆民俗村、林寨古民居群等具有客家风情的景点得到维护和开发,治理后的东山岭正建设成供群众休闲娱乐的阳明公园。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进了全县餐饮、商贸、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7.6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02年增长90.7%,年均增长17.5%。

  四、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新城区开发为重点,带动老城区改造,拉大了县城骨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县城面积由2002年3.17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7.5平方公里。完成了教育路、东山路和民主路等主要街道的改造及和平桥拓宽、西门桥加固等工程建设,县城商贸城建成营业,水果街完成迁建,老城面貌得到初步改观。县城新区开发积极推进,先后完成了福和大道,教师新村,和平河防洪工程二期5公里,福和高级中学一、二期,县青少年宫,龙湖河改造等建设,国税、地税、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办公楼以及世纪大酒店、东方广场等相继落成;怡和花园一期工程等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龙湖、高速出口、兴隆坝、西门段等四个小区建设积极推进,把福和产业转移园打造成工业新城的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彭寨、下车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修编通过评审,彭寨镇土地开发进入市场化运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大部分建制镇的圩镇建设已作好规划,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力度加大,积极开展了县城市容市貌“六乱”整治大行动,治理“脏、乱、差”工作效果明显。

  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粤赣高速公路顺利开通,把我县融入珠三角两个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公路改造资金4.8亿元,完成总里程722公里,其中省道忠定线、和洋线、骆米线、和横线完成128公里,县道完成69公里,村道硬底化改造里程由2002年不足40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525公里,完成了两个公路养护中心建设。四年累计电力投资2.5亿元,其中农村电网改造投入1.05亿元,改造10千伏线路579公里,低压线路2240公里,变压器台区587个,占全县改造面55%,形成目前以4个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7个35千伏变电站为网架,用电覆盖率达99.5%的较完善的电网。2006年全县变电总容量26.98万千伏安,比2002年增加13.3万千伏安,增长56.6%;供电量近1.7亿千瓦时,比2002年增长1.8倍。黄峰斗等一批水电站竣工投产,罗营口水电站开工建设,县内发电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比2002年净增1.3万千瓦。信息化步伐加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不断增加,县政府网站开通,互联网不断完善。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62.1 %,比2002年增长1.83倍,年均增长29.8%。

  五、财税增收实现新跨越

  坚持“以税为准”,建立健全乡镇考核、月经济分析和财税联席会议等制度,充分调动乡镇和财税系统干部的积极性,不断拓宽财税增收渠道,财税收入实现了新的跨越。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351万元,同比增长35%,比2002年增长1.28倍,年均增长22.9%;工商税收预计完成1.28亿元,首次跨越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9.9 %,比2002年增长1.99倍,年均增长31.5%,其中镇级税收预计完成2200万元,同比增长48.95%,比2002年增加1377万元,年均增长1.67倍;财政综合增长率预计达46%以上。强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依法有序开采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2005年10月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征收矿产税费2000万元,其中,2006年征收1400万元,是整治前2004年矿产税费收入的70倍。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四年来共争取省、市及对口帮扶单位项目支持资金近5亿元,其中2006年1.6亿元。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商住用地进入市场公开拍卖,龙湖小区的部分商住用地的拍卖不仅为财政增加了近3000万元的收入,而且为土地市场化运作提供了经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依法行政,规范操作,不断推进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四年来,全县共进场公开招标工程149项,占应公开招标工程的100%,中标工程总造价4.39亿元,共降低工程造价约3686万元。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大力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加大推进国库管理改革力度,对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部分采购资金、基建工程款和专项资金通过国库实行直接支付;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

  六、救灾复产展现干群新风貌

  2003年以来,我县先后遭受一次严重旱灾和两次特大洪灾袭击。大灾面前,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快速反应,靠前指挥,执政能力得到检验和加强。特别是在2006年7·26特大洪灾中,做到未雨绸缪,建立完善防灾救灾台账,灾情发生时快速启动救灾减灾应急预案,紧急撤离受灾群众3.8万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8416人,创造了大灾之年人员零死亡记录,确保了所有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灾后,广大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做好救灾复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在两次特大洪灾中的3163户全倒户全部按时入住新居;因灾损坏校舍得到及时修复,确保了全县学生按时开学正常上课;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也在最短时间得以恢复。投入2836万元,根治了东山岭大型地质灾害隐患;其它九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正在治理,抗灾防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争取了省老促会和香港道德会等援建希望小学82所,新增校舍面积8万平方米;创建了福和高级中学,新增高中教学班48个,高中入学率由2002年的35%提高到50%;2006年,和平中学实现了创省一级学校,福和中学、四联中学实现了创市一级学校,高中教育跃上一个新台阶;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高考上省线以上人数1590人,比2002年增加1244人。科技工作得到加强,科技信息“直通车”、山区信息化工程稳步实施,科技水平有新的提高,四年累计申请科技专利2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四年累计获省、市文艺奖项36项;有线电视实现市县联网,收视频道增多,收视质量和新闻传输速度得到提高;全民健身中心正积极筹建,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完成了镇级卫生院撤并,改造了10间薄弱卫生院,实行了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上岗;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防止了“非典”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发生;实施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了食品和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保证了群众的食品和用药安全。

  劳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扩大了社保覆盖面;抚恤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实现了应保尽保,完成了14间敬老院建设;努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顺利开展,四年共培训农民工9400名,2004年和2005年连续被市评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县。双拥工作扎实进行,积极投入全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2004年被省评为双拥模范县。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征兵等工作成效明显,连续三年被评为征兵全优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任务,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并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高度重视生态和环保工作,生态示范镇、自然保护区及东江水源林建设有序推进,对县城垃圾场、和平河县城段进行了综合治理,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扎实开展了扫黑除恶和禁赌禁毒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治安环境得到改善,2003年至2005年连续被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工作优秀县。认真落实新的《信访条例》,规范信访秩序,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了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四年分别办理114件和150件,办复率均为100%。编制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残疾人普查,农业普查全面铺开。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帐镇管全面实行。加强了廉政建设,反腐倡廉责任制得到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重点项目专项审计认真开展。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和“回头看”活动,全县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益和办事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河明亮电站、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完成,农信社改革及县自来水公司改制正在积极推进。统计、物价、气象、档案、老区、老龄、民族、宗教、侨务、工青妇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人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的四年,是全县人民万众一心战胜自然灾害,取得不平凡业绩的四年,是经济明显提速,社会全面进步,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四年。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几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确定了“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锁定了“正风气、转观念、筹资金、争项目、谋发展、保稳定”六大任务,践行了“务实、勤政、廉洁、高效”八字方针,提出了“两个为准”、“两个论英雄”、“两个论能力”三个阶段性口号。这既是集思广益的成果,又是工作实践的结晶,营造了全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着我县勇当追兵、加速发展。

  ——作风决定实效,干群团结拼搏、勇当追兵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几年来,我县在全省和全市一直处于“后无追兵”的落后境地,但全县干群“知耻而后勇”,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身处落后而不甘落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昂扬斗志和扎实作风,迎难而上,艰苦创业,勇当追兵。正因为各级班子甘做“栽树”的班子,全县人民甘当“铺路石”,才有我们今天开拓进取、势头良好的发展局面。

  ——创新决定活力,机制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机制的创新可以产生极大效应。几年来,我们把握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良好契机,积极贯彻省激励型财政政策,创新和完善了一套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的考核激励机制,变定性要求为定量考核,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县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各出新招、力争上游”的竞争态势。这是机制创新产生的效应,是我们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

  ——稳定促进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快发展的保证。我们坚持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十分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并进,十分注重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努力解决弱势群体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保证了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各位代表,我们所以能够取得以上成绩,是上级党政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县政府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和平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我县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困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工业规模小,经济总量小,旅游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配套不完善,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有待加强;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较大;三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环保、文体、社保等历史欠账需要进一步解决;四是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维稳工作压力仍然较大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开拓创新力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和平的重要时期。面对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追兵”意识,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和平未来发展负责的崇高使命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团结拼搏,勇往直前,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战略,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落脚点,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和谐和平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目标是:

  ——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至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五年实现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4.9%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税收总收入达3.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职人员及村干部人均收入要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使全县人民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成果。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更加优化,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等设施不断完善;政务环境更加优化,形成“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的局面。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和平。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9%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工商税收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

  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力攻坚,确保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创新理念建设转移园。福和产业转移园是我县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培育主导产业,培植骨干税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母鸡”工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书记梁伟发同志提出的“保、快、好、惠”的要求,扎实推进产业转移园的建设。一要着力抓好规划,根据“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开发定位,积极争取省政府和深圳市福田区的支持,尽快完善申报省级认定的各种手续,力争2007年通过省级产业转移园的认定,为产业转移园做大做强寻求政策和财力支持。科学规划商业用地,实现“以商补工、以园养园”,坚持效益为先,切实降低建园成本,逐步使福和产业转移园由政府养育型向市场竞争型转变,达到滚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办园效益的最大化。二要加快园区配套建设,要完成园区首期3平方公里的配套建设,园区在建110千伏兴隆坝输变电工程2007年上半年竣工投产,供水管网安装随着企业建设同步跟进,在完善工业一路、五路道路配套设施基础上,积极推进工业二路、四路建设,逐步完善环境设施建设。要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产业转移园8平方公里的开发,建成区达5平方公里以上,力争聚集5万以上产业工人,初步实现建设工业新城的目标。三要培育主导产业,要依托山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大项目为龙头,促进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形成以钟表制造业和五金机电制造业为主的支柱产业,逐步把园区经济打造成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整合和优化工业园管委会职能,狠抓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的落实,完善行政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健全劳动等部门招用工的信息网络和培训机制,以软补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招商引资办法,积极有效地扩大投资环境推介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发挥招商小分队作用,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福田帮扶单位的沟通,密切与各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和合作,多渠道掌握珠三角产业转移信息。坚持上门招商、以商引商、以乡(亲)引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相结合,力促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我县。

  科学有序开发资源。充分发挥我县矿产、水电、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一批资源开发型骨干企业,主攻稀土、铁矿、瓷土、莹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竹木、果品、特产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走“采掘—精选—深加工—配套产业—产品终端市场”的产业化道路,培育一批以矿产、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群。

  促进企业改制增效。充分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手抓改制,一手抓增效,着力整合和激活各种生产要素,尽快完成县自来水公司、医药公司等企业的转制,加快推进其他国企改革,使企业发展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妥善处理改革引起的利益冲突,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引导已改制企业创新机制,加强管理,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切实解决民企招工难、办事难等实际问题,引导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创建名牌,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促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作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不放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不减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总结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经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五改五有五提高”为抓手,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重视圩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从2007年起用两年时间,做好全县各镇、各行政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实际,引导各村根据不同基础、条件和优势,统筹生产要素,高效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各镇应在年初组织专家对村级发展项目作好论证和规划,制订和落实项目发展的扶持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奔康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县、镇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促进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让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县的山地资源,紧紧抓住猕猴桃、椪柑、茶叶、油茶、水蜜桃等优势项目不放松,加快品种改良、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深加工技术应用,扩大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辐射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失地和征地农民培训就业新措施,大力实施“温暖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7年安排150万元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各镇要根据实际相应安排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力争培训1万名农民富余劳动力,今年90%的退役士兵要完成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向和就业安排要与福和产业转移园的需求对接。完善和新增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打造技术、信息、农产品销售和外出务工服务平台,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整合部门力量,开展“整村推进”活动,力争五年内实现大部分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最低3万元以上;继续开展“千干扶千户”活动,重点帮扶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农户早日脱贫。通过县、镇、村统筹解决的原则,逐步增加村干部的福利待遇。

  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六子一水”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继续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抓好中小型水库及重点堤围的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木石陂改造和渠道三面光建设,着力抓好水毁工程修复。计划完成6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争取1宗重点江河堤围列入省基建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解决好3.2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耕地保护和开发,做好受灾耕地复耕工作。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完成1932户农户建房任务。强化规划,改进村容村貌。建立和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符合和平实际的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新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全县参合率达70%以上,医药费报销封顶线从6000元提高到1万元;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及五保供养、农房保险等制度,增进农民福祉。

  三、旅游带动,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灵魂,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提升旅游竞争力为核心,以保健、休闲、度假为方向,充分利用我县温泉资源,着力打造“温泉之都”,努力构建有特色、有规模、有品位的生态温泉旅游格局。重点抓好热龙温泉、天上人间温泉的配套扩大,颐和温泉开业,贝墩、彭寨温泉招商,以及现有景区等级的评定工作。按 “点、线、面”整体推进思路,挖掘阳明文化和客家传统文化,盘活生态旅游资源,完善阳明公园、金湖度假村建设,推进“谦光楼”古民居群、兴隆客家民俗村、“翠山竹海”、“风吹蝴蝶”等景区招商开发,努力配套和丰富景区景观,初步形成我县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旅游网络;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努力发展酒店业,完善旅游交通,加快旅游土特产、工艺品的开发和推介,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铺设旅游发展的“快车道”,为创建“旅游特色县”打下基础。

  制订和完善促进商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利用我县融入珠三角两个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及作为进军内地“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投资发展商贸业,力促商贸业有新的发展。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吸引外资、民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把房地产开发与转移农民、引导乡亲回乡置业结合起来,鼓励农民通过购房转变为城镇居民,并以住宅消费促进相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规范市场,扩展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餐饮、物流、信息、金融、娱乐休闲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及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四、拓展县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和谐统一原则,用经营城市思路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的全过程。根据县城发展需要,着手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使县城规划总面积拓展到50平方公里以上。今后五年,县城的规划建设将实施 “东连、西拓、南优、北扩”计划。“东连”就是以福和大道为中轴线,将县城的规划和建设延伸至和平火车站,与和平火车站地区相连接;“西拓”就是规划建设好过境公路以西8平方公里的福和产业转移园,将该地区逐步建设成和平的工业新城;“南优”就是指对县城南边的老城区,逐步改造,逐步优化,逐步提高;“北扩”就是以龙湖小区、兴隆坝小区为中心,将福和大道以北地区规划和逐步建设成和平县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高尚住宅区。通过实施“东连、西拓、南优、北扩”,扩大县城规模,做旺人气财气,力争五年内县城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的规模。要合理布局休闲场所、停车场、市场等公共设施,加强市政配套建设,提高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政府继续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启动土地储备机制,通过回收、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纳入土地储备库予以储备,并进行前期开发;建立土地二级市场,鼓励企业、个人等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依法依规清理闲置用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新城区新建平安大桥,促进一河两岸土地开发。切实推进龙湖等四个小区开发,把经营城市土地当作经营城市的主要手段抓实抓好。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整治“六乱”,力争县城面貌有较大改观。重视圩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彭寨、下车两个中心镇为脊架,以其他圩镇为网点”的城镇格局,全面修编圩镇发展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新圩镇,因地制宜发展依托产业,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定居、置业、经商,增强城镇经济活力。

  五、培源挖潜,不断增加财税收入

  抓财税,促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对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重点税源、分散税源的管理力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促进财税稳定增长。继续实施和完善增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创收的各种积极因素,保持镇级税收大幅增收的良好势头。继续完善与省激励型财政政策相配套的各项考核奖罚措施,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努力提高财政综合增长率。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把开支口子,压缩各类行政开支,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将资金优先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项目、促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抓培财,促后劲。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福和产业转移园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入园项目早出效益。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项目的合同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提高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效。

  抓改革,促效益。强化财政职能,财政资金实行全县一盘棋,为构建大财政打下基础。继续完善“村财镇管村用”,进一步完善“镇财县管镇用”的机制,加快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程序。切实加强公共财政工程项目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遏制工程承发包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使公共财政工程真正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六、以人为本,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扎实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知荣耻,明事理,争做文明公民。

  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基础教育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今年免收学杂费的基础上,从2007年9月起再免收书本费,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城镇特困职工子女学杂费问题。实施教育“五项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消灭中小学校生活危房,着力抓好阳明二中、阳明四小建设。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完成福和中学工程建设,巩固创建省、市一级学校的成果,积极推动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努力增加优质学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及农村文化设施,完成县博物馆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工作新形式、新内容,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好艺术氛围,力促我县文化工作上新台阶;完善县城广播电视网络,力争启动县城与乡镇光纤联网建设。重视体育事业发展,认真抓好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逐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活动不断发展。

  进一步加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行政村卫生站建设,启动县医院新院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薄弱卫生院改造;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对重大疾病、突发性疫情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加强卫生监管,净化药品、医疗市场,着力抓好食品安全。

  积极推动科技进步,鼓励科学发明和科技创新,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抓好科普和送科技下乡活动,认真做好科技论文的评优和表彰工作。树立“人才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推行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力度,积极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硬件建设,力争建好劳动保障服务综合大楼。发挥旅游、商贸、餐饮等行业拉动作用,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净增就业岗位4800个以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养老、医疗、工伤保险覆盖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实施敬老“福星工程”,加快敬老院及贫困户住房建设步伐,逐步实现老有所养、人有其居的目标。关注民生,逐步提高干部职工待遇,扩大城乡低保范围,调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摒弃土葬陋习,推行殡葬改革,力争启动殡仪馆建设。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计划生育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无政策外人口出生村(居)的活动,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任务完成。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重点抓好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高速路绿色通道、县城周边绿化工程建设。加大林木资源保护和监管力度,禁伐阔叶林。着力抓好矿产资源开采中环保措施的落实,防止产生污染源及出现新的水土流失。加大和平河整治力度,力争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继续推进以交通、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5亿元,争取220千伏阳明输变电工程立项建设,启动110千伏东水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35千伏贝墩、林寨输变电工程;积极争取与全市电力同网同价,继续推进农网改造,着力优化区域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效益;大力发展小水电,加快东水罗营口、圆角等水电站建设步伐。加快省道忠定线金碧山段、县城过境段六车道及和横线热俐段改造,全力推进村道硬底化建设。加快信息化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化通讯事业。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力争完成黄峰斗至县城引水工程,解决县城及周边乡镇饮水问题。健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完成狮子山、淞沪抗日烈士纪念碑、合水丰洋村滑坡群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确保稳定,保障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进一步提高做好维稳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敏锐性和责任感。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领导包案等制度,全面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实行镇级信访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加大信访案件的督查落实力度,认真倾听群众诉求,真心实意为民解忧。落实镇级“五有”(有牌子、有专人负责、有接访场所、有完善制度、有经费保障)的网络建设,构筑调处基层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及时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特大恶性事故的行业、领域和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打击“两抢一盗”、“吸毒贩毒”和“六合彩” 赌博等违法行为,继续巩固和扩大扫黑除恶活动成果。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切实抓好网吧和其他娱乐场所的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净化社会风气,努力做到治安不出乱子,生产不出事故,给发展一块净土,给百姓一片青天。

  八、开拓创新,建立务实、高效、廉洁、勤政政府

  当前,我们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势头,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倡导“五以风尚”,坚持县委提出的“四六八三”工作思路,完善各种机制。一是建立完善重大问题经过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集体决策等程序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二是完善月经济分析、产业转移园现场办公、筹资金争项目月汇总、维稳月分析等推进重点工作(工程)常规机制;三是健全以税为准,以绩为准的激励考核机制;四是规范健全矿产资源开采管理、经营性土地管理、政府资金管理、公共财政工程管理等机制,推进我县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要大力弘扬“栽树人”和“送信人”精神,增强发展和平、造福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一是通过积极挖潜增收,经营城市土地及各种资源,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等,破解发展资金缺乏的难题;二是通过加强与商会及产业转移企业的经常性联系,争取产业集群“抱团”落户,争取大项目和国家建设项目落户等形式,破解引进项目困难的难题;三是创新思路,更新观念,想方设法,破解发展环境欠优,维稳工作压力较大等难题,为我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法》,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做到“不懒、不贪、不庸、不糊涂”及“六个干事”,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认真抓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服务群众的公仆意识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怀爱民之心,行利民之事,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政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令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倍感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党政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勇当追兵,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和谐和平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新奥门特免费资料大全,2024新澳免费资料大乐季